青旅攻略资讯详情
导航
首页>旅游攻略>攻略详情

南京旅游简介攻略

作者: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 发表时间:2019-06-10 10:24 人气:10637

范蠡建,孙权赞,六朝艳,朱元璋叹,太平军叛,孙中山干,日本兵乱,毛泽东:慢!一句话,南京沉默了。
  
  六朝金粉,十代烟华,不是上面短短几句就可以囊括的,不过笔者不是搞史的,具体精细的历史概括还写不出来。文言浩瀚的中华辞库,思维飘逸的东方语句,对于南京这样一个经历太多往事的古都来说,都显得苍白。站在城墙下,站在湖边上,站在江岸上,很多时候,人是会沉默的,脑海里的历史沧桑,终会让你语噎。

  南京旅游简介攻略
  南京的历史不消多说,有过浮华,有过沉醉,过多的是仓促的收敛和失落,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写过,都叹过。这个城市很炫,有过大起大落,但始终都站在文化的前列,不曾落后过。诸葛老儿曾对建康城下了一个规范—虎踞龙盘,南京人今天还记得这个词语,市内虎踞关在,龙蟠路也在。南京有很多保留下来的遗迹,但大多数遗迹都是悲情的。六朝遗迹斑驳着,那段历史却是朝三暮四频繁易主的时代;明城墙存在着,可惜朱棣跑到北京顶起了江山,把南京留在了江南;总统府(原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府)完整着,可惜这里的主儿进了出、出了进,跑马灯似的换来换去,最终还是溜掉了。南京城就留下来斑斑驳驳的残垣断壁。
  
  前几年南方某报(或刊)发表城市评论,给南京戴了个中国最伤感城市的帽子。笔者当时还是一个北方上学的孩子,对南京不太了解,人云亦云的默认了这顶帽子,觉得它的颜色并不扎眼。然而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个评论有些可怕。中国多少个城市,南京就是最伤感的么?有埋在洪泽湖下的泗城伤感么?有沙漠里的一些古城伤感么?那些城市连命都没有了。南京可以叫沉重,可以叫忧郁,但不敢说伤感。伤感是个极其人文的词藻,它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里。南京的精神是博爱,找不到伤感,南京的文化里有帝王的大气有市井的繁华,难找浓郁的伤感,何况‘最伤感’呢。就连最现实的日常感受里,也没有所谓的最伤感。街道的行人并不是整日哭丧着脸,城市里的树木也不是残枝败叶,老天爷也不是天天哭泣,何来最伤感。扣这柄帽子的阿叔阿姨或许只学过历史,整天盯着南京大屠杀哭泣。历史是会被掩埋的,怀旧是没有用的,容颜易老,怀旧是催化剂,那些‘最伤感’的阿叔阿姨还是多想想怎么样多年轻几年才是正路。
  
  历史并不是南京的全部,残垣断壁也不是南京的表征。南京是一个鲜活的城市。想看高楼,到中山顶峰往西俯瞰,够了。想感受拥挤喧嚣,到夫子庙逛夜市,够了。想体验时尚的生活,到灯红酒绿的街道上寻觅,够了。古都南京,已经非常现实地存在着。这个城市有着悠闲,也有着繁忙,有着涣散,又有着进取,这和其他城市一样的。不经意的一片绿地,不经意的一片山峦,不经意的一片湖水,不经意的一片丛林,南京给予人们享受生活的所在。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过去,南京是一个轻松自如的城市。
  
  今天是聚焦发展的时代,经济进步成了一个引擎。这点,南京是落寞的。回顾南京的发展,似乎找不到一如既往的秉承,正如轮番上阵的六朝变迁一样,南京发展的方向也变得朝三暮四。南京都市圈中心-长三角副中心-国际大都市-沿江开发,模糊的概念一遍一遍,结果南京的gdp在江苏跑到了老三的位置。这有客观的原因,南京郊县不具备和其他兄弟城市竞争的优势,当然思路也是一个桎梏。我不敢评判领航者的一些功过,毕竟自己还算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物。但是对南京这个城市来说,是需要找一个切入快轨道发展的路子。经济虽然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全部,但是经济是一个城市的支柱,不想消沉,就要有钱啊。
  
  近来,南京的一些数据有些惹火,或许南京已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只是我还未有明朗,所以时时疑问:南京,你将何去何从?玄武波平,明城墙固,拂去疑问,南京依旧。

南京的十大特色小吃

1、 小笼包:吃小笼包讲究汤汁,做的时候要把高汤凝成透明的固体胶质,切碎了拌在里面,热气一蒸,就全化成了汤水。好的小笼包皮薄如纸,提来提去还不带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来,放在醋碗里,对准上面一吸,鲜美的汤汁就进了肚了。不过不能着急,不然会烫着,然后再慢慢享用里面的内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笼包又有歌谣,“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
  
  2、 煮干丝:南京干丝是一套不同于其他城市独特的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干而不碎的干丝,均为豆腐店的特制而成。将豆腐切切细丝,配合各种汤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酱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长。
  
  3、 牛肉锅贴:外脆里嫩、馅足汁多。咸中带甜是南京牛肉锅贴的最大特色。因为汁多,老主顾都把吃汤包的用到了这 锅贴上。第一口咬大了汁会漏;咬猛了汁会喷;咬太小又不过隐!
  
  4、 鸭血粉丝:在南京,卖鸭血汤的摊子星罗棋布。精明的摊主预先将鸭血煮熟,切成小块放在锅中,见有游客来,便捞出鸭血装在白瓷碗里,然后浇上一勺滚烫的鲜汤,滴上数滴香油,撒上一撮虾米或鸭肠衣等,再加上一撮香菜。爱吃辣的客人,还可以再加上些辣椒油或胡椒,又香、又辣、可口的味。
  
  5、 如意回卤干:南京历史悠久,南京人也愿意把各种小吃和历史沾上边。就拿这普普通通的回卤干来说,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联系。传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吃腻了宫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宫,在街头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泽金黄,不禁食欲大增。他取出一锭银子要店主将豆腐果加工一碗给他享用。店主见他是个有钱的绅士,立即将豆腐果放入鸡汤汤锅,配以少量的黄豆芽与调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软绵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后连连称赞。从此油豆腐风靡一时,流传至今。因南京人在烧制中时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称为如意回卤干。
  
  6、什锦豆腐涝:豆腐涝也叫豆腐脑、豆腐花,南京话又称“都不老”。这道小吃全国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涝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样,除了一样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涝讲究一个佐料,辅以虾米、榨菜、木耳、葱花、辣油、香油等十余种佐料,不光是颜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浓、香、鲜、咸淡适宜,辛辣适中,有滋有味。南京人吃小吃还好个“说法”,这一点在豆腐涝这个朴实的小吃上也得到了验证:据说,豆腐涝这玩艺,年轻人吃了健脑补脑,老年人吃了延年益寿,为了讨口彩,店家还在里面加入什锦菜,什么意思呐?前程似锦,呵呵。
  
  7、状元豆/五香蛋:状元豆是南京夫子庙的特色小吃之一。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内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父子庙贡院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衬口彩说“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状元豆实际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一样,五香豆入口喷香,咸甜软嫩,细细品尝,趣味横生,由于烹制入味,一般色泽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弹性,香气浓郁,让人吃起来就停不住嘴喽。
  
  8、盐水鸭/鸭头:到南京是不能不吃盐水鸭的。南京嗜鸭之深,乃至有人说南京人前辈子都跟鸭子有仇。不管这个传言有没有根据,但是南京被称为“鸭都”却是实打实的名头。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负盛名,据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京盐水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故美名日: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斩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也正是吃鸭吃得太多,南京人还变废为宝的将鸭头做成一道美味小吃。鸭头无论是红烧还是酱泡,或是盐水,都是吊人口水的人间美味。买上三五鸭头,再来一瓶啤酒,细细品尝慢慢啃,那个舒服啊……
  
  9、蒸饺:蒸饺实际上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南京的蒸饺却别具一格,不但形状精美、口味更是以清新著称,油一点腻一点就达不到爽口的效果了。香菇蒸饺的馅心是有新鲜猪肉和香菇调制而成,加上鲜美的香菇汁水,上蒸笼蒸熟后肉嫩汁饱,轻轻一吸,一股浓浓的清新气息在口腔中弥漫。
  
  10、糕团小点:江南人嗜甜,所以,传统的糕团小店在南京还是很有市场的。南京人吃甜食讲究甜而不恶,糯而不粘,方称为甜品之上乘。此外,光口味好还不行,造型色泽还要出众,所以,南京的糕团大多玲珑小巧,色彩缤纷,入口香甜松软,清香满腔,再来上一壶上好的绿茶,就是顶好的口福了!
  
  其实,南京的小吃还有很多,象糯米藕、桂花糖芋苗、五香鹌鹑蛋、梅花糕、蒸儿糕、牛肉粉丝汤、炒螺丝, 麻辣烫,油炸臭豆腐,酸菜鱼和东山老鹅……


江苏的性格.


江,长江,有水,灵性也;苏,鱼禾,富庶也;是以江苏人杰地灵。所谓人杰:二十四史中苏籍执牛耳,明清状元中苏籍榜首。所谓地灵:辽人入苏才有今传世名著红楼梦,徽人迁苏才有今胡总之成就。
  
  物产丰饶衣食充足,成就了苏人温和文雅的性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扬州八怪,四大才子,也只能出于江苏。南北要地兼容包蓄,又成就了苏人直率,包容的性格。江苏人能于各地人相处融通得来,是以江苏是出政治家的地方。共和国三代领导人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都出生于这片土地。
  
  江苏人知书达理,多有教养。男子相貌堂堂博学多才,如民国四大美男子中梅兰芳周恩来就为代表。女子多既温柔小巧而又不失干练大气,更有种知性美。位于你面前时,其内在的气质与魅力就如桌上的咖啡里的热气漫漫散发开来,高傲而又不失亲和。
  
  江苏的性格源于江苏这片土地。这是片有着深厚人文的土地。古九州之一,青莲岗文化,牛首山文化等等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苏十三城七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多处古迹遗址。这是片富饶的土地。自明清以来一直是人口的净流入地,养育了这里世代的迁入的人民。这是片英勇的土地。古有扬州三日之坚决,近有淮海战役新四军部苏皖抗战政府之灭敌。这是片国之基石的土地。古有天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今有江苏十年国税五千亿。
  
  江苏的性格内敛,稳健。运河时代创造了京杭大运河四大名珠之三,淮安扬州苏州。铁路时代南有南京北有徐州。海洋时代则有连云港和在建的洋口港。江苏能长盛不衰繁华千年,是因为江苏内在的实力与人文,是因为江苏居安思危把握每次机遇,是因为江苏不断学习创新勇立潮头。江苏学山东修路学广东外资,都青出于蓝胜于蓝,学民营,又取得突飞猛进。江苏想发展哪样,哪样短期内就能迅猛发展。这一切都来自于江苏的深厚功底和内涵。教育科教人文环境等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东西,江苏都很优秀,这些都是上百年甚至于更长时间形成的。一个地方可以在某个方面某个特定的短期内超越江苏,若想长期或全面领先江苏则很难,因为江苏无疑是最有韧性和耐力及支撑力的。
  
  当人们热衷于各种经济数据时,江苏却首先提出了文化大省,人文江苏,平安江苏等等社会人文民生等方面的建设。以笔者所在的江苏城市南通为例,政府投资数百亿在环市中心的濠河边新建了环西文化广场,体育公园,濠西绿地,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中国珠算博物馆等等。
  加上以前的书香院,文化宫,少年宫,绣园,博物苑,纺织博物馆,人民公园,文峰公园等等濠河两边基本上都是文化休闲场所代替商业和住宅建筑。要知濠河是通城护城河两岸都是黄金地段,若只从经济上来讲短期内无疑是损失很大收益的。但泛舟濠河可见少年人拿着画夹在写生,老年人悠闲地下着棋,青年人忙碌的身影,远处是渐渐拔高的新城区......此情此景正所谓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就是江苏的性格。
  
  当然江苏也有缺点。有云:江苏外资多,经济内生力不强;有云:江苏区域发展差距大;有云:江苏文化差异大等等。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外资也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区域差距大那未来发展的潜力也大;所谓文化差异正是文化的多样性是积极的一面。当然事物又是联系的不断发展的,江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进步当中。
  
  江苏的性格,豪迈就如刘邦的大风起兮云分扬;勇猛就如项羽的霸王举鼎;王者就如汉武大帝的君临天下;谋略就韩信的暗渡陈仓;悠闲就如徐霞客的游记;情调就如八怪的字画;深邃就如顾颜武的思想......
  
  江苏性格,君子之道也。情利兼修,内敛温健,外放豪迈。德如青竹,傲如雪松。



南京简介

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境内山水环抱,地理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这里建都,使南京成为古代和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的南京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全国宏观生产力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 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时至今日,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 越城”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 2470 年历史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 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伟绩。   “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尽管几番更换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远古居民和城市雏型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以陶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阴阳营原始居民的后代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东  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周长6里左右。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东晋 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会集建康,从而使它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思想家范缜;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东晋以来,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 的表面繁荣局面。  

南 唐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问次数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是一个不大的南方割据政权,管辖区域最大时仅有今苏、皖、赣、闽、湘5省之地,统治年限亦仅39年937-975年)。但是,它的统治者先主李bian 、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农业,奖励耕桑,并发展工商业。南唐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南唐画苑里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齐翰等很有才华的画家,为后来北宋画坛的兴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明 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 ,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朱元璋称帝的前两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宫城和改筑应天府城。历时21年之久,筑成号称方圆96里,实测为33.676公里的砖城。 南京城在现存的古城垣中,不仅是我国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明代南京皇宫位于城的东部,建筑宏伟壮丽。曾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所使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蓝图的。

  南京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间,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内有100多个工商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达20多个,官营的丝织业以织造高级的锦缎、素缎和绫、罗、纱、绢为主,尤以织金锦和金银线织成的彩色妆花缎最为精工,单是织绵工匠集中的地点就有3个坊。明代南京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闻名全国。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国的天京   明清两代交替期间,南京城并未遭到什么破坏,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政府特设江宁织造署来管理丝织业,著名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经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近60年之久,从而构成了《红楼梦》书中内容的重要历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并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等统一管理各种手工业的机构,还实行了解放妇女和逐步开放商业的政策。

  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种种失误,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来反扑。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根据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间,南京开办了几处以军火工业为主的近代机器的印刷、发电等工厂。兴建的宁沪、津浦两条铁路,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通车,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高等学堂,以及三江师范学堂(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等等。我国近代的文豪鲁迅,曾于1898年至1902年间先后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府就设在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遗址犹存。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于南京。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规划以明故宫一带为中央政治区,新街口一带为商业中心区,江苏路一带为花园住宅区,城南和城北为一般住宅区。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医院”、“黄埔军官学校”、明故宫机场等几项较大的建筑。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园路。当年,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时,即经这条大道。后来又陆续修了几条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宫、太平路一带建了一批银行、商场、酒楼和旅馆等。这样,明清以来的南京城区有了一定的改观。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蒋介石于12月5日逃离南京,国民党政府所属机构分别迁往武汉和重庆。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日军一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我无辜同胞惨遭杀害达30万人以上。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伪统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就维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11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推翻政协决议,发动了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南京解放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的精锐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授意下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阴谋,发表了一个“引退求和”声明。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飞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作战。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从此,南京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获得了新生,永远归入人民的怀抱。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了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南京市军民在下关热河路广场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碑。上有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邓小平手书的“渡江胜利纪念碑”七个大字。


论南京人的文化底细

江南人都知道,南京人别称 “半江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南京人,绝大多数都是苏北皖北难民的后代,素质低下得很。你只要听听南京人讲话就知道他们有多脏 。当然,南京人还可以骗骗不明就里的中国其他地方同胞,假称自己有文化云云。但是,人是文化的载体,南京的文化人早就消失殆尽了 南京只靠一些历史古迹,就能说自己有文化吗?歇了吧您哪,南京大萝卜。

南京,还有多少六朝遗风

葛剑雄

  南京弘觉寺塔于唐大历元年由代宗皇帝敕建。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五代时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与国民党政府建都之地。今天的人们,到了南京会发现,当地虽然也有不少的遗址遗迹,但其遗存与南京悠久显赫的历史文化相比,并不相称,即使是对一些文化现象的寻觅也很困难。在中国现存的七大古都中,南京的古都地位不能与北京、西安相比,也不如杭州富有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文化一次次的流失。

  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文化可以随着人口的迁入而移植并发展,也必定随着人口的迁出而流失。一般来说,杰出的、高素质的人口所携带的文化成分,无论是其含量还是层次,都高于普通移民。因此,大量高素质移民的迁入和定居,一般都能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批高素质移民的外迁,必定削弱以至灭绝一种本土文化。

  两度成为南方中心城市
  东汉末年,孙吴割据江东,江淮之间与北方人口大量迁入建业(今南京),三国时的孙吴政权就是以北方移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此同时,江东和南方的优秀人才也汇聚到建康。但是,到公元265年西晋灭吴,吴国的宗室和大臣都被迁往北方洛阳等地和淮河流域,连江南的名士都被吸引至洛阳。建业不仅丧失了南方文化中心的地位,区域性的优势也几乎不复存在。

  东晋至南朝期间,建康(即建业,因避晋愍帝讳改名)第二次成为南方的政治中心,其影响范围一度扩大至四川盆地和黄河以南。特别是黄河流域汉族的上中层人士和士人大多数南迁,并且主要集中在建康,使建康的文化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尽管在此期间建康经历过多次战乱,特别是萧梁后期的侯景之乱给予建康致命的打击,但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时,建康依然是南方的文化中心,发达程度远高于南方其他城市。隋灭陈后,陈氏宗室全部被北迁,文武大臣和著名士人也都在迁移之列。

  建康的宫室被彻底平毁,设在建康的扬州治所迁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建康的人口大多外迁,连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也丧失。在唐朝的大多数年代,江宁(先后改名金陵、白下、上元)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属于润州(治丹徒,今镇江)。因此,到唐朝时,六朝文化在建康故地已不复存在,就连六朝的遗迹遗址也破坏殆尽,只留下了诗人的怀旧诗篇供后人传诵。

  重复着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以后一次次重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后主李煜及其家属、南唐大臣悉数北迁。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即位,建立明朝,至1382年平定云南,统一全国,今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全国首都。但到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后,南京虽还享受首都的同等地位,实际则成了失势官员投闲置散、养老赋闲的场所。在此过程中,数十万文武官员、军士、工匠、乐工等由南京迁往北京。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南京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大批南京居民逃离。天京(太平天国改名)城破后,清军的杀掠破坏留下了一座空城。此后,外迁难民大多没有返回原地。

  战后大批外来移民迁入南京,主要来自河南、湖北、淮北、苏北,大多是底层贫民和贫苦农民,南京郊区更是以河南移民为最多。南京城内外的文化,包括风俗、方言、民间信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历史的传统在其中已微乎其微。

  不能简单依靠历史遗存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对当地文化产生多少影响。1927年北伐军进入南京,随后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直到1949年春由解放军占领。但这22年的首都地位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削弱,如国家实际并不统一,抗战期间的破坏和西迁,上海的特殊地位削弱了南京的作用等,其影响远不如此前南京曾经拥有过的地位。

  这并不是说南京不存在传承文化或进行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是说明,南京不能简单地依靠历史遗存。即使像民国期间的遗址或遗迹保存得相当完好,离开了承载文化的人,单纯的物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南京必须确定在文化上的发展方向,使南京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玩遍南京

1.秦淮河景区
 2.南京长江大桥
 3.雨花台景区
 4.天王府
 5.钟山风景区
 6.渡江胜利纪念碑
 7.栖霞山景区
 8.汤山
 9.玄武湖公园
 10.燕子矶
 11.明城垣与中华门
 12.南京城墙
 13.红山森林动物园
 14.大钟亭
 15.古林公园
 16.弘觉寺塔
 17.九华山公园
 18.梅园新村纪念馆
 19.明故宫遗址
 20.莫愁湖公园
 21.清凉山公园
 22.傅抱石纪念馆
 23.石头城
 24.石象路
 25.天堡城地堡城
 26.郑和墓与郑和纪念馆
 27.崇正书院
 28.南京市博物馆
 29.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30.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31.陶行知纪念馆
 32.桂子山
 33.两湖
 34.南唐二陵
 35.桃叶渡
 36.鼓楼
 37.煦园
 38.岩山十二洞
 39.菊花台九烈士墓
 40.辛亥之役人马合冢
 41.朝天宫
 42.南京东方艺术院
 43.二泉茶社
 44.固城遗址
 45.孙权墓
 46.堂子窗太平天国壁画
 47.正气亭
 48.幽栖寺
 49.唐代明征君碑
 50.学宫
 51.半山园
 52.廖仲恺何香凝墓
 53.台城
 54.秦桧墓
 55.天开一线

秦淮河景区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1990年它被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于一体。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

  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庙地区茶楼饭店,街边小吃,满目皆是,形成独具秦淮传统特色的饮食集中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夫子庙地区有七家点心庙制作的,因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经专家鉴定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现推荐给广大游客。

“一绝”为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
“二绝”为永和园的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
“三绝”为奇芳阁的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 ;
“四绝”为六凤居的豆腐涝、葱油饼;
“五绝”为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
“六绝”为蒋有记的牛肉汤、牛肉锅;
“七绝”为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八绝”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洁白雅致。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九天”。

  有位哲人说,“桥是凝固的历史,它记录了民族的精神。”秦人公元前蒲津桥, 隋人的赵州桥,南宋泉州的万安桥显出中国古代文明“俯视六合”那份辉煌与自 信。而清代那种囿于情韵、小巧琦丽的桥却成了帝王公侯后园独享的玩物,虽风光依旧,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桥文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而中国桥 梁的辉煌时代却是共和国50年,这笔“浓墨重彩”就绘于滔滔的长江上。 长虹接地通南北,远水浮天贯古今。6300公里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雪山的沱沱河,流经11个省市。多少年,多少代,中国人梦想在长江建桥,19 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圆了国人第一个梦想。到现在,宜宾以下的长江上空 已建有宜宾、泸州、白沙陀、南纪门、涪陵、万县、西陵峡、枝城、武汉、黄石、九江、铜陵、南京、扬中和江阴等17座大型桥梁,囊括了拱桥、钢桁架桥、斜 拉桥、悬索桥等各种桥型,成为反映中国桥梁建设各阶段水平的庞大“博物馆” 。两代架桥人在这座“博物馆”里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向极限发出挑战。

  60年代,完全由中国人自力更生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 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雨花台景区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乃城南中华门外一座高60米、宽约2公里的山岗。在汉末时称为“长陵”,又名“成子岗”或“石子纲”。三国孙吴时称为“聚宝山”,“玛瑙纲”,这是因山上生产五彩斑石而得名。据传说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此室讲佛经,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故称雨花台。 雨花台纪念风景区范围包括雨花台烈士陵园、菊花太九烈士陵园、及望江碑、花神廊一带山丘绿地。这里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刑场,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遇难。解放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近年又新建了烈士群雕、纪念碑、纪念馆等建筑。

  烈士群雕位于北殉难处,于1980年落成。群雕系全国各地雕塑专家集体创作而成,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沿群雕环陵大道而上即可到达雄伟的烈士纪念碑。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获得解放。整个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碑名,纪念碑前方为纪念广场,建有倒影池,两端用花岗岩砌造了二面分别以汉、蒙、回、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的《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烈士纪念碑]寓意无数革命者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才赢得南京1949年4月23日的解放。 纪念馆位于陵园南侧任家山上,与纪念碑遥相对应。这是一组“U”型两层的白色古典式建筑,长94米,宽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屋面为乳白色琉璃瓦,外墙是花岗岩贴面,正门上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横额的上方用花岗岩雕凿出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是30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土。解放后南京人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建成了雨花台烈士陵园。该园位于南京南郊,占地87公顷,园内植满青松翠柏,雪松、龙柏、水杉、玉兰等树木四季常青,郁郁葱葱。广场南端建有由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共179块花岗石的花岗山组成的巨型烈士雕塑群像,塑造了九位象征着各族各年龄层次的烈士气宇轩昂、视死如归的壮烈形象,像装配而成,重达1300吨,是我国目前同类题材最大最重的花岗石雕。雕像矗立于革命烈士殉难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主峰山巅上。陈列馆里内有烈士遗物以及对敌斗争的史料,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天王府



  位于南京城东长江路292号,是明清王府官邸,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址,明代是称此园为"煦园",是一做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天王府原为朱元璋所建的汉王府,清王朝把这里辟为两江总督署衙门。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5月开始在原两江总督衙门的基础上修建天王府,随即以原两江总督署为中心,扩建为天王府。至11月,不慎失火,夷为平地,1854年2月再次破土动工。 1864年7月,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放火烧了天朝宫殿,中心建筑五间八架的“金龙殿”与西花园内的石舫等等保留了下来.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此作为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天王府又成为国民党的总统府。

  天王府分为太阳城和金龙城两部分,周围约有10里,有“宫垣九重”。公元1864年天京陷落,建筑大部被毁。清同治九年(1870年)又重建两江总督署,有正宅、厅楼、亭阁等1189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此处为临时大总统府所在地。1948年改为国民政府总统府,直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51年在此建立“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纪念碑”。西花园、石舫、水榭等基本布局依旧,成为国内外游客到南京必游之处。

汤山文化风景区



  汤山镇,东距南京约29公里,以温泉著称,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汤山温泉多分布于汤山东及东南城一带,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处,水温常年保持摄氏50-60度,且冬夏温度相差不大。据化验,汤山温泉水中富含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等多种顽疾疗效显著。蒋介石、于右任、张静江等人在此均修有别墅。

  这里层峦环抱,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温泉喷涌。四周有举世无双的阳山碑材,“南京猿人”栖息的汤山溶洞,巧夺天工的安基湖和律宗第一名山的隆昌寺等。该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进门为第二层,有会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蒋宋夫妇“鸳鸯浴池”、侍卫官浴池。适逢假日,蒋氏夫妇在侍从人员陪同下驱车来庐沐洗小憩。

  汤山古溶洞是南京猿人诞生地。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1993年3月13 日葫芦洞内出土了一具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考古学家在此先后发现了十几种动物化石,据科学鉴定,这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葫芦洞内发现的化石还有肿骨鹿、斑鹿等十余种,这些动物多生长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中更新世。

  汤山温泉,东距南京约29公里,以温泉著称,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汤山温泉多分布于汤山东及东南城一带,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处,水温常年保持摄氏50-60度,且冬夏温度相差不大。据化验,汤山温泉水中富含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等多种顽疾疗效显著。蒋介石、于右任、张静江等人在此均修有别墅。

  这里层峦环抱,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温泉喷涌。四周有举世无双的阳山碑材,“南京猿人”栖息的汤山溶洞,巧夺天工的安基湖和律宗第一名山的隆昌寺等。该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进门为第二层,有会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蒋宋夫妇“鸳鸯浴池”、侍卫官浴池。适逢假日,蒋氏夫妇在侍从人员陪同下驱车来庐沐洗小憩。

  阳山碑材 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系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屹立于阳山之巅,故称之为阳山碑材。

  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决定树一巨型石碑歌颂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以此稳定政局。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额石材高15米,厚8.4米,宽10.7米;碑身石材高45米,厚4.4,宽10.7米;碑座石材,高13米,厚13米,宽16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1993年南京汤山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曾引起轰动,但南京猿人使用的工具始终没有发现。近日,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句容市放牛山旧石器时代地点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一批与南京猿人同时期的石器,填补了江苏旧石器时代早期只有古人类化石,缺少人类文化的空白。

钟山风景区



 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渡江胜利纪念碑



 渡江胜利纪念碑位于热河路广场中心,远远望去,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

  碑建成于1979年4月. 1949年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大军南下,同年四月突破千里江防,横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功绩,纪念在渡江战役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筹建渡江胜利纪念碑,并于下关热河路广场竖立奠基碑.1979年4月23日,渡江胜利纪念碑正式落成. 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纪念章.

栖霞山景区



  栖霞山古称摄山,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22公里处。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困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卓立天外,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每到深秋,满山红遍,景色十分迷人,是栖霞山吸引游人的主要景致。另外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奇岩怪石不少,因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向东有月牙池,然后就是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足以吸引四方游人。

  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层林尽染,南京人尢喜举家游览,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俗。





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位于南京东北,三面环山,一面紧靠古老的南京城桓,湖周长约15公里。湖水来自钟山北麓,汇入青溪故道,流至秦淮河。湖光山色,景致迷人。
  玄武湖最早叫桑泊。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死难于中山之阴,葬于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改称钟山为“蒋山”,玄武湖为“蒋陵湖”。又因孙权常在此湖训练水师称为“练湖”。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治,把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这或许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刘宋元嘉二十三年,湖中出现“黑龙”遂改称玄武湖。“玄武”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通常是指北方之神,与代表东方的青龙,代表西方的白虎,代表南方的朱雀,和称为“四神”。宋神宗时候,为了解决荒年平民的生活问题,将玄武湖泄水为田,玄武湖几乎消失,后是经重新疏浚改田为湖,可惜湖的面积比原来大为缩小。玄武湖今天的面貌大体上形成于明朝。明太祖营造南京城时,借用玄武湖为天然护城河,致使此湖不再直通长江,仅靠一个大树根水闸与金川河相通。面积大大缩小,约为六朝时的三分之一左右,整个明朝期间,玄武湖一直属于禁区,出因公事经批准外,一般官员都不准随便进入。民国初年,国民党政府曾把玄武湖改名为“五洲公园”,解放后,又改为玄武湖公园。玄武湖的五洲中,梁洲是风光最佳处。

  玄武湖全园面积472公顷,其中陆地104公顷,水面368公顷,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湖面上分布着五块绿洲: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故有“五洲公园”之称。湖中有五洲,环洲位于湖西南,因形屈曲似环、抱樱洲于内而得名。洲上遍植垂柳,微风拂来,宛如烟云缭绕,故有“环洲烟柳”之称。从环洲向东,经过小桥抵樱洲,因洲上遍植樱桃得名,有“樱洲花海”之誉。从环洲越芳桥是梁洲,洲上树木繁茂,名胜古迹众多,从梁洲过翠桥至翠洲,这里绿草如茵,佳木繁多,构成了“翠洲云树”的清雅特色。菱洲位于玄武湖的中心,有“菱洲山岚”之美誉。

  玄武湖四季景色各异,特别是玄武湖之秋,泛舟湖上,穿行于绿叶红荷之间,停船于垂柳塔影堤畔,尽情欣赏玄武湖的迷人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今天的玄武湖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1994年兴建了高乐夫俱乐部,以及一座适型新颖独特、兼有餐饮、娱乐、高级商务洽谈的高尔夫会馆,为玄武湖又添一景。

  玄武湖公园水、陆、空交通独具特色,水面上有快艇、水上火车等,陆地上有法国式小火车,空中有环湖观光列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玄武湖公园以成为一颗耀眼的“金陵明珠”,她正以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热情欢迎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燕子矶



  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长江南岸,海拔只有36米。矶石北面,东北和西北三面悬绝于江,只有南面于江岸陆地毗连。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西面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江帆点点。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史可法、龚贤等人都曾在此赋诗。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
  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时游记中称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头台洞距燕子矶约1 公里,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观音洞与之毗邻。其他诸洞景观亦大同小异。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南下集庆时,就是从这里登陆。观音阁旁悬壁上,原有铁索穿石而挂,传为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系舟之处。观音阁旁的平台,传为明太祖皇后马娘娘的梳妆台遗址。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沿江一路烧杀,攻南京时首先在燕子矶登陆,入观音门,去迈皋桥,占天堡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明城垣与中华门



  位于南京市中华路南端,是南京城的南大门。城堡高21.5米、东西宽118.5米、进深129米,占地16500多平方米。城门分4道, 每两道之间的空地称作瓮城。每道城门除置有铁皮包严的木质大门外,城门两边还有石槽,石槽内嵌有千斤闸,战时如木质城门被敌军攻破,可从城上放下千斤闸以阻止敌军前进或退却。城堡上下还设有27个藏兵洞,可埋伏士兵3000多人,以对付困在瓮城中的敌军。今千斤闸虽已毁坏,但从城上石槽仍能看出当年设计的机关原理。
  对外的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但毁于1937年侵华日军的炮火,现尚存台基残迹;中层为砖石结构,朝内一排7 个藏兵洞,洞内设茶室,经营旅游纪念品;下层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 个藏兵洞。二至四道城门为二层结构,上面有木质城楼,下层为砖石结构。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的斜坡式登城马道,供守军骑马上城,马道下的外侧还各有一排7 个小藏兵洞。

  整个城堡构思奇巧,建造精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艺,是研究城垣建筑史、都城史和古代战争史的珍贵实物。

南京城墙



  南京是明初都城,又称应天府城。它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96里,实测33. 65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不仅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座大城,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高筑墙”的建议,始筑都城垣,至1386年竣工,前后达21年之久。建筑规模宏大,城基宽14米,高14-21米,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门13,其中聚宝、三山、通济3门最为壮观。城垣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筑成,十分坚固。现存的21. 351公里城墙,虽已历经600年风雨,仍巍然无恙。近年已陆续修复中华门、台城等段,并建南京城垣博物馆,成为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红山森林动物园



  红山森林动物公园位于中央门外南京城北的红山,和燕路南侧。东眺紫金山,西靠南京火车站,南临玄武湖,北望墓府山,占地68公倾。园内地形起伏,曲径通幽。树丛中分布着鸟类区、猛兽区、灵长类区、大型食草动物区和大型动物表演场、动物摄影场、儿童动物园、狮虎山等37个场馆,依山就势,布局奇巧。全园占地87公顷。全园分五大景区:壮观阁景区(秋园)、鹿苑景区(夏园)、腊梅园景区(冬园)、杏花村景区(春园)、北入口景区。这里林木幽深,青翠葱郁,四季景象,各具特色,是南京目前陆地面积较大的公园,也是展示六朝遗风的专类园。园内有按六朝石刻复制的仿古石雕,分三列对称陈设,最前面一对是石兽辟邪,高3米;第二列是一对神道墓阙,又称华表,高6米;第三列是神道碑。住惯了钢筋水泥的房子,过惯了日夜暄嚣的都市生活的人们,可曾想过何时来放飞一下自己的心情,倾听一下花儿细语、树儿呢喃,就到红山来吧!这儿有一块净土,有一片人与动物共有的天堂,这就是占地面积54亩的野生动物放养区。这里地形起伏、雪松密布、绿草如茵,不仅环境优美,其面积之大在国内也算少见。

  想去和鸵鸟比比个子吗,看看它为何会是陆地上赛跑的佼佼者?想去和白黄占 鹿 说话,问问它的家乡在哪里吗?想去和梅花鹿谈谈心,看看它与你记忆中的样子还相同吗?想去探望一下野兔,看一看它与你家里养的小白兔有什么不一样吗?还记得儿时的花手绢吗?还记得那爱与你比美的孔雀公主吗?来吧,带上你最美的心情和最美的笑容来看一看它,追寻一下“雀之灵”的舞蹈的灵感和灵又将何去何从?再随我去看一看青山环抱下的水禽湖,它似乎只想静静地隐身山中,大概是湖中的主人愿意过安静的生活,你只需顺条小道拾级而下,就可以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想不到湖边的山坡上还有奔流而下的人工小瀑布。湖中正在畅游的有许多小动物,不过最显眼的就是黑天鹅和小天鹅。黑天鹅姿态优美,动作轻巧,不愧为“水中舞蹈家。小天鹅倒更喜欢在湖中央的陆地上晒太阳,它周身雪白,与黑天鹅形成鲜明对比,瞧它们活得多自在。别羡慕,你也可以活得那么自在!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坐在小坡的椅子上,任凭秋风吹落头上的枝叶,感觉落叶纷飞的潇潇秋意,接受秋日高阳的微微沐浴,你可曾感到自己根本就是大自然的孩子,就象这阳光、大树、落叶和水禽,或象这山、这水、这风,一切都是如此的浑然一体,自然和谐。

大钟亭



  大钟亭在鼓楼。钟鼓楼永远是捆绑在一起涌入我们脑海的,暮色黄昏时的钟鼓齐鸣,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关于遥远年代的记忆,那些年代充满了清茶,字画,长衫,以及黄卷青灯,梦幻一样的感觉。现在的大钟亭在高楼的环绕下,蜷缩成了一方小小的园地,亭内亭外早已隔成了两个世界,外面的是喧闹的现代都市,里面是清茶幽香,青烟缭绕,回廊曲折,郁郁葱葱,,古色古香,于闹市中独保一份纯粹于自然。坐落大钟亭这一时代园林中的天茗茶楼,自然条件因而显得额外得天独厚。它良好的定位,装潢又切合了大钟亭的氛围,茶楼和钟亭相应而生,交相呼应,自是能够吸引热爱古典文化氛围的人到这里小酌,到这里品茗。天茗茶楼是典型的仿古建筑,颇有林苑感觉,三间两进的是达官豪宅的遗风,青瓦白墙又使它淡雅,几乎是初一看见,就让我想起了“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句千古名句。小小的院落里都是些美丽的树,再向远处,是由淡蓝及深蓝的天空,云彩如水波荡漾过般渐次散开。与视觉的开阔对应的是楼内的宁静的气氛,这里没有喧嚣,没有大呼小叫,到这里的人们都是为了体会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当身心打开了,完全的沐浴在时光的河流中,对人生也就多了一些感悟,一些伤感的甜蜜的感觉。而暮霭沉沉、夕阳西下时,一杯香茗,对饮美景,该是何等享受。天茗茶楼老板很注重店内的文化氛围,毕竟茶是从远古走来的,中国独特的文化,是和书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所以,天茗茶楼内随处可见古文对联或是古字画,诗意浓郁的天茗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在这里与朋友相聚,畅谈快事,该是何等惬意。有空去天茗看看,会有不同的感觉的。

古林公园



古林公园建在原古林寺旧址,因寺得名。古林寺建于梁,当时称观音庵,南宋时称古林庵,明代改庵为寺,成为城西巨刹。
  每到梅花节,南京古林公园就会举办“梅展”。 该公园通过引种栽培,有小绿萼、桃红朱砂、残雪、大羽、佐桥红等60个优良 品种,近3000株梅花对外展出,该公园还在大门假山中设立了330平方米的梅花盆景展览,共有大小梅花盆景艺术盆桶百余盆,让人们在欣赏之余,感受到梅花艺术的深刻内 涵。

  牡丹园位于公园西南隅。该园依山凿石而建,两米多高的牡丹仙子像立于园中。牡丹素以花大形美而著称,被誉为“国色天香”,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园内植有250多种牡丹花,共3000多株,并配以芍药。每逢“谷雨看牡丹”时节,园内牡丹、芍药相继盛开,满堂富贵。游人置身园中,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园中牡丹亭依山而建,面积约150平方米,人在亭中赏花,情趣怡然。

弘觉寺塔



宏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的西南坡,海拔标高180.50米。
  1956年7月14日游人在宏觉寺塔底层发现地宫,地宫上园下方,藏有文物,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发掘,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象。塔刹上置相轮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的还有佛象、玉瓶等文物。后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时隔30余年,1991年9月市文管会力修塔搭架对塔进行上面测绘与调查,这些题记仍保存完好,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分布在3—7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1501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最多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炎最盛,游人最多。同时还告诉我们,宏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10年)前,最后遭破坏是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宏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九华山公园



九华山公园位于城东。九华山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临湖一侧陡峻如削,象一只倾覆的行船,古称覆舟山。山中有寺,山顶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
  南京九华山公园将重新修缮三藏塔,并将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师的石像,与原来的“西行取经图”珠联璧合,使三藏塔成为市区内的一大历史风景名胜。唐代高僧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宋朝金陵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师从陕西得到其顶骨,迎回金陵,在天禧寺东岗建石塔,归瘗顶骨。明代又专门建了三藏塔,但毁于清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想把唐僧顶骨盗走,激起极大民愤。后来汪伪政府在九华山建了一座三藏塔,将唐僧一半顶骨安入进去。后来由于日本投降,唐僧的另一半顶骨也侥幸留了下来,解放后收藏在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堂内。目前九华山三藏塔因年久失修,避雷针等均已有破残。此次该公园在旅游专家的建议下,投资10余万元,修缮该塔,并以花岗岩为原料,修建一座历史上真实唐僧的塑像一座。

  南京九华山公园投资500万元,建设专业体育公园,工程将于6月 5日开始施工,8月底落成。据介绍,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九华山公园将在九华山北面的悬崖开辟一个攀岩场地,分自然攀岩和人工攀岩两种,高度均在15米以上,国家登山协会已同意在此举办第八届攀岩锦标赛。公园内还将建设落差20米、长120米的飞降索,离地面20米、由两根钢缆组成的“牵引横渡”,专供滑板和小轮自行车爱好者练习的V形台等,北方盛行的“拓展”运动设施也将在此落成,它综合了跑、跳、攀爬等运动,非常刺激。

梅园新村纪念馆



位于长江路东端,汉府街偏北。原为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领导的中共代表团办公场所。1954年筹建纪念馆,1978年正式建立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年1月8日建成“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同年7月1日落成周恩来全身铜像。
  陈列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面积2205平方米。馆内用汉白玉雕刻着中共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的群像。自1990年以来,梅园新村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340多万人次,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故宫遗址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据当今学者考证,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左门,外为长安街(今八宝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一次巡礼。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叫“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西宫),两殿相对。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整个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这么一座富丽堂皇、壮丽崇宏的皇宫建筑,又怎样走向衰败、破落以至毁灭的呢?有不少人认为是毁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中,这种说法不尽全面。实际上早在明代与清初,南京明故宫就已屡遭破坏,它的衰毁是有一个过程的。

  首次灾难降临于明初建文年间。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皇帝朱允继承皇位,引起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不满,便以进京诛灭奸臣为名,向南京进兵。经四年战争,于公元1403年攻入南京,结果“都城陷,宫中火起”,烧毁了奉天殿等宫殿,建文帝与后妃也被烧死(一说是逃往南方)。朱棣即皇帝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北迁,南京明故宫渐趋冷落。此后数百年间,风吹雨打,自然损坏也很严重。如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风拔太庙树,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的弟弟朱由崧逃往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延时,明故宫已相当破败,以致朱崧只能在南京“即皇帝位于武英殿”了,因为金銮宝殿已荡然无存。

  清军平定江南以后,将明故宫改为八旗兵驻防城,设置将军、都统二衙门于其中,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达江宁(南京),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时故宫”大为感慨,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可见此时的明故宫已经是“宫阙无一存者”,相当荒凉了。

  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运动,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基础外,“楼台金粉已沉销,......月落宫垣春寂寂”,只剩下一片残垣碎瓦、蛇鼠出没的废墟。1911年,英国人法雷斯还从明故宫遗址中拆走七块石刻和三对石狮,运往下关扬子饭店进行装饰。到了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葬中山陵,新建了中山东路和逸仙桥,明故宫遗址被中分为南北两部分,仅存午朝门与地下柱础等少量遗迹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荒寂多年的明故宫遗址又重获新生。南京刚一解放,刘伯承、陈毅等同志即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征求保护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明朝皇宫遗址,应该予以保护,因此决定将约350个石柱础就地深埋,埋入路北侧中轴线及其两侧;将中山东路北侧约60万平方米的地辟为南京军区教练场进行保护;并将当年被英国人法雷斯劫至下关扬子饭店的石雕运回遗址重加修整。1956年10月,明故宫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市政府正在规划论证新的保护利用明故宫遗址的方案,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莫愁湖公园



莫愁湖位于水西门外桥西,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莫愁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聪明的河南洛阳贫家女子。15岁那年,父亲病死,为葬父只好卖身。正巧,家住建康石城湖边的卢员外在洛阳,见莫愁美丽聪明,就买为儿媳。莫愁葬父后,挥泪辞母南下,不久,北方边塞受到敌军侵犯,丈夫应征戌边,谁料一别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但遭公公反对,莫愁不堪诬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后人怀念莫愁,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称莫愁湖。莫愁湖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 。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湖畔楼、厅、堂、亭巍峨错列,林木郁葱,万花缤纷,是个久享盛誉的名湖, 莫愁湖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3。3公顷。现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粤军阵亡将士幕等。公园两端为花卉盆景区,每年4月举行海棠花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昔日的 “金陵第一名胜”,如今越发秀逸典雅、美丽动人。 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

清凉山公园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以建有清凉寺得名,是南唐帝王的避暑行宫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大帝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凉山。自唐以后,长江西徙,雄观不再。
  清凉山上,名胜古迹随处可寻,有“驻马坡”、“南唐古井”、“清凉寺”、“崇正书院”及“扫叶楼”等。其中“德庆堂”的匾额为后主李煜亲笔所提。每到夏天李后主常留宿于此。寺内旧藏董羽画龙,李后主八分书和李霄远的草书,合称该寺“三绝”。寺内有井,名“保大泉”。相传寺僧因此井水,虽老须发不白,故又名“还阳井”。清凉山南麓有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诗人,画家龚贤的故居 清凉山后破,为诸葛武侯驻马破。相传诸葛亮为联吴抗草,曾亲赴京口与孙权会谈,途经秣陵时,曾作短暂逗留,骑马观察了秣陵的山川形势,并留下“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名言。清凉山西部有一段石壁,长6米,宽3米,上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因石质以砾岩为主,呈赤色,中间夹有紫色和黑色的岩石,苦似一张面目狰狞的“鬼脸”,因此成为鬼脸城。据说以前这块岩石犹似刀削一般,光滑似镜。有一次清凉山的一个山怪出来坑害百姓,正好被一个专为人间除妖的仙人发现,遂紧追不舍。山妖逃至此地,无处藏身,就隐身峭壁,仙人用照妖镜将它照住,鬼脸才露了出来,光滑的山壁于是就变成了今天这样。为了防止山怪逸出,仙人又置镜于崖前,后来变成一个池塘。

傅抱石纪念馆


现代艺术名人纪念博物馆。馆址江苏南京市汉口西路132号傅抱石故居。成立于1985年9月20日。名誉馆长罗时慧,馆长傅二石。

石头城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了。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如今,我们漫步在石头城下,不仅赭红色卵石墙基清晰可见,而且还能看到历代在岩墙上增砌的城砖。据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下面,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岩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脸城西侧确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镜子”。这一神奇的传说,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人。现在石头城遗址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踏青觅翠、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

石象路


石象路前半段两侧立石兽6种12对,依次是:狮、獬、骆驼、象、麒麟、马,每种4只,两立两卧。石兽尽端立石望柱(又称华表)一对,过此折向北,列石翁仲8躯,文臣武将各四,分立道旁。孝陵石人、石兽均为整块石料雕凿而成,体量高大,生动粗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经典之作。

天堡城地堡城


天堡城地堡城位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西峰山顶.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与湘军对垒,湘军亦是于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后才攻陷南京. 天堡城现存西,南,东三面. 在山脚下地堡城乘坐缆车, 15 分钟到站,穿过林间小路即可到达天文台参观.

郑和墓与郑和纪念馆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南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5)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在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8年(1433)的28年时间里,他率大批船队,先后7次远洋出海,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南纬四度以南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跋涉7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多。郑和的航海事业,畅通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海上“丝瓷之路”,发展了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华侨在南洋定居、生存、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刺激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航海技术,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五月已卯,“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第二次,永乐五年回加不久复受命出使西洋,永乐七年(1409)回国。接着又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乐九年(1411)六月乙已,“内官郑和使西洋诸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真家属”。第四次,据《明成祖实录》卷86载,永乐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刺加、爪哇……诸国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实际上该年郑和并未成行,而是驻军长乐县十洋街,并奏建长乐南山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长乐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回语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直至这一年冬天,郑和才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郑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国还。

上一篇:南京美食
下一篇:重庆汽车站(长途站)班车班次时刻表
相关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