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重庆最潮的地方
作者:重庆中青旅
发表时间:2011-12-07 15:02
人气:3760
“梳了个扛得住板砖的大背头,穿起一件白衬衫,配着一条灯笼裤,脚踩一双亮皮的ESKO(那会儿重庆最流行的2个牌子的皮鞋之一),绝对一身资格的潮流青年造型。”当年,重庆最时尚的娱乐项目,跟你如今在得意世界见到的不一样,日前,网友“确实不好耍”这样描述了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进舞厅的时髦打扮。他在天涯重庆记录上世纪80、90年代潮流“简史”的怀旧帖,也引起网友关注,回帖近万条。本期“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将重温那个娱乐生活相对单调的年代。当时,街头台球室、溜冰场、舞厅、保龄球馆,成为年轻人最时尚的娱乐项目,而这些场所也成了当时潮人的聚集地。
上世纪80年代初
工厂周末舞会 靓女帅哥最多
每个不下雨的傍晚,56岁的周淑明都会在大坪电影院门口的坝子里跳交谊舞,这样的舞蹈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青睐,却鲜有年轻人的身影。时光回溯30年,交谊舞却是当时最时髦的娱乐。
“重庆最早的舞厅是在文化宫,1979年底的时候开的,只有周末才开放。”周淑明谈起自己第一次参加舞会,仍有些羞涩。“那时候,大家拉着手跳舞都有些拘束,还有些人不好意思光看着。”周淑明表示,舞厅的地点就是文化宫篮球场的休息厅,后来那里变成了溜冰场。“当时大家都跳交谊舞,跳的是最规矩的三步、四步。”舞厅的设备也很简单,“一个音响,屋内挂着星星点点的彩色灯泡,舞厅就开场了”。
“我记得当时的门票是两毛五,每周末人都多得很。”周淑明表示,平时大家都穿蓝色的工装,只有在舞厅时候,会看到时髦一点的打扮——红衣白裙、的确良衬衣、西装、灯笼裤。“后来,很多厂都有自己的职工舞会了”。周淑明告诉记者,操场、食堂、会议室都是临时舞厅,一张桌子、一台录音机,就能吸引年轻人前往。周淑明所在的重庆苎麻纺织总厂,也有了自己的周末舞会,“当年很多人耍朋友,都是这样认识的”。
“那时候的舞厅,绝对是开一个火一个。”网友“确实不好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1989年就开始进出舞厅,“每个区都去过”。回忆起重庆当时著名舞厅,他都倒背如流:“渝中区有小洞天、金竹宫、佳艺,江北的皇宫,沙坪坝的沙川,九龙坡的文化馆、龙腾……”他表示,这些舞厅在上世纪80年代都曾经红极一时。那时候的舞厅白天也开,白天的票价1~3元,晚上票价3~5元,“当时确实没得啥子娱乐,大家都去舞厅耍。”时尚靓妹帅哥也多,在舞厅里,满眼都可以看到穿着蝙蝠衫、霹雳服、喇叭裤,戴着蛤蟆镜的潮人。“很多舞厅都放港台的流行音乐,最流行跳霹雳舞,太空步、肩转、背转、擦玻璃”。
现状:网友“确实不好耍”表示,后来很多舞厅都逐渐变了味儿,年轻人可选择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舞厅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记者到网友所说的小洞天、金竹宫、九龙坡文化馆打听,发现这些地方的舞厅都处于停业状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街边台球室 专业选手的摇篮
“那时候的台球,绝对跟现在的网络一样吸引年轻人。”35岁的胡文想起当时打台球的日子,非常怀念。“我还在读小学,街头巷尾就都有台球了。”家住弹子石的胡文表示,当时弹子石体育馆左边一侧,全都是台球桌。“台球桌就在路边上,搭个篷篷,每家有一两张台球,都是挨到起的。”每天放学,胡文就约上好朋友,一起打几局再回家,“回家晚了就说被老师留下了”。
胡文表示,“当时打台球的,什么人都有,学生喜欢,单位的年轻人也喜欢,但也有不良少年,家里就不赞成我经常去打”。据了解,当时街边台球都是5角钱打一局,10彩球落袋式,“遇到水平差的,半天都打不完一局,周末我们就包时间打,1小时2元左右”。胡文表示,虽然家里不支持,自己也抵挡不了台球的魅力,“我现在偶尔也去打,以前跟我一起打球那哥们,我们都是死党了,我喜欢台球。”对于街边台球的消失,胡文表示“那是时代特有的印记”。
家住渝中区的杨奇却表示,自己第一次打台球,是父亲带着去的。“父母都觉得台球是项很好的休闲运动,也比较绅士,我现在每周都在打。”杨奇表示,那时候两路口附近、南纪门往朝天门方向、大坪这一片,都有一排排的街边台球室。
“那时候的街边台球,培养了不少重庆台球选手的主力。”台球协会顾问、协会原常务副主任费冰涵表示,1986年开始,我市街边台球非常火爆,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我们的选手多次代表重庆参加四川的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现状:费冰涵介绍,从1993年开始,台球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街边台球逐渐被淘汰,室内台球开始出现,也兴起了斯诺克等打法。那时候最大的台球室是海润,就在朝天门市场附近,有20多张台球桌,1000多平方米,还有包间。“原来体育招待所位置也有一家比较大的台球室。据介绍,室内台球的价格是8~10元1小时。“目前,我市的台球室有150多家,虽然仍有不少爱好者,但台球项目的发展热度,远赶不上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室内溜冰场
旱地冲浪好刺激
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风靡重庆的室内滚轴溜冰场,聚集了一群“叛逆”的时尚少年。“以前老师就经常警告我们,那里的人比较杂,不要去溜冰。”31岁的王琴告诉记者,那时自己读初中,但溜冰场有很多20出头的年轻人,所以学校和家长都不鼓励学生们去玩。
“但我们差不多天天泡在溜冰场,隔两天放学后就往文化宫的溜冰场跑,门票好像是3元”。王琴表示,那个年纪都有点叛逆,爱赶潮流,就爱穿牛仔裤,扎起个长马尾。为了去溜冰,她曾经省下午饭钱,还曾经逃课出去溜冰。网友“唐巴拉”也表示,自己在人民公园溜冰场后面的假山,第一次开始偷偷吸烟。“想起当初去溜冰,为了在女孩子面前出风头,摔得两条腿几天走路都不利索。”王琴告诉记者,“当时最流行喜欢接龙,还喜欢滑那种波浪形的滑道,很多人接龙一起去冲浪,非常过瘾。”
现状:昨日,记者来到人民公园,没有找到当年的水泥溜冰场。人民公园的下出口附近,已经打起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工地上一位执勤人员用手指着地基附近一排白色的板房告诉记者,溜冰场已经拆了,在原址上面要修一个学校。听到这个消息,网友“唐巴拉”有些遗憾,“我还曾想过以后有了孩子,带他去看看父亲儿时玩耍的地方,现在没法实现了。但是青春的回忆,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科普中心 当年最潮的游乐场
“科普中心才建成的时候,我父母就带我去玩了。”27岁的周毅是南坪一家汽车店的销售经理,他还记得当时的门票是2元,“摩天轮4元,赛车5元一圈,还可以游泳”。“我小时候最喜欢开儿童赛车,但父母只允许我开两圈,每次自己都赖着舍不得走。”周毅告诉记者,当时一到周末,就会嚷着要父母带他去科普中心玩,“并不是每个周末都能如愿”。或许是那个时候对赛车的喜爱,让他后来选择了汽车销售的职业。
网友“喜欢两个人”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游乐项目是过山车和摩天轮。“1996年,我和女朋友第一次约会就去的这里,坐了摩天轮,坐过山车还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网友“喜欢两个人”表示,“当年的女朋友已经成了老婆,我们计划最近再去一次,据说现在还可以看夜景了。”
现状:重庆游乐园市场拓展科杨科长介绍说,科普中心1991年建成,2002年更名为重庆游乐园。“开园之初,游乐园只有10多个项目,现在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有30多种。”杨科长表示,现在游乐园在周末的时候人气挺旺,“50米高的摩天轮是西部最大的摩天轮,陪伴不少人度过了童年时光,值得很多人回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保龄球馆排长队 球技高超赢芳心
“那时候,周末去打保龄球都要预约,场场爆满”。渝中区一银行财务部的董涛说起当年保龄球的火爆就滔滔不绝。“很多人拿着号码卡排队,等上几小时是很正常的事。”董涛表示自己很享受打保龄球时的感觉。“那时每周都会约朋友去玩,刚开始每局才打50多分,后来我成了高手,每局都能轻松上200分,大家都很佩服我。”
最让董涛得意的是,因为自己出众的球技,还“赢”回了老婆。“我们那时都喜欢在上清寺的太平洋保龄球馆打球,就认识了,我们当时打赌,如果我赢了她,我们就约会,然后我们就这样好上了。”董涛表示,当时去打保龄球就是赶时尚,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项体育运动来看。
老年体协常务副主任李晓薇告诉记者,1994年,雾都宾馆的保龄球馆,成了我市第一家球馆,也是当时最火的球馆之一。这个项目的开展,代表了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特别是重庆直辖后,我们积极发展这项运动,用了2年,发展了29家保龄球馆。”据李晓薇介绍,全市最大的一家保龄球馆是中渝物业公司在观音桥开建的,有32个球道。在上清寺、九龙坡建设厂、加州、解放碑都分布有球馆,除主城外,万州、南川也有。“当时打保龄球价格每小时15~20元左右,分时段计费。”
现状:当年的保龄球馆因为经营状况等原因,如今已关闭了不少,只剩奥体中心的一家保龄球馆和解放碑大都会的保龄球馆,而且大都会的球馆只剩下2个球道。分析保龄球运动的衰落,李晓薇认为,一是保龄球馆投资比较大,二是没有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保龄球业鼎盛时期,被赋于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尝新鲜。”但李晓薇也表示,我市将承办下一届全国体育大会,这是保龄球项目发展的新机遇。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https://m.ytszg.com
上世纪80年代初
工厂周末舞会 靓女帅哥最多
每个不下雨的傍晚,56岁的周淑明都会在大坪电影院门口的坝子里跳交谊舞,这样的舞蹈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青睐,却鲜有年轻人的身影。时光回溯30年,交谊舞却是当时最时髦的娱乐。
“重庆最早的舞厅是在文化宫,1979年底的时候开的,只有周末才开放。”周淑明谈起自己第一次参加舞会,仍有些羞涩。“那时候,大家拉着手跳舞都有些拘束,还有些人不好意思光看着。”周淑明表示,舞厅的地点就是文化宫篮球场的休息厅,后来那里变成了溜冰场。“当时大家都跳交谊舞,跳的是最规矩的三步、四步。”舞厅的设备也很简单,“一个音响,屋内挂着星星点点的彩色灯泡,舞厅就开场了”。
“我记得当时的门票是两毛五,每周末人都多得很。”周淑明表示,平时大家都穿蓝色的工装,只有在舞厅时候,会看到时髦一点的打扮——红衣白裙、的确良衬衣、西装、灯笼裤。“后来,很多厂都有自己的职工舞会了”。周淑明告诉记者,操场、食堂、会议室都是临时舞厅,一张桌子、一台录音机,就能吸引年轻人前往。周淑明所在的重庆苎麻纺织总厂,也有了自己的周末舞会,“当年很多人耍朋友,都是这样认识的”。
“那时候的舞厅,绝对是开一个火一个。”网友“确实不好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1989年就开始进出舞厅,“每个区都去过”。回忆起重庆当时著名舞厅,他都倒背如流:“渝中区有小洞天、金竹宫、佳艺,江北的皇宫,沙坪坝的沙川,九龙坡的文化馆、龙腾……”他表示,这些舞厅在上世纪80年代都曾经红极一时。那时候的舞厅白天也开,白天的票价1~3元,晚上票价3~5元,“当时确实没得啥子娱乐,大家都去舞厅耍。”时尚靓妹帅哥也多,在舞厅里,满眼都可以看到穿着蝙蝠衫、霹雳服、喇叭裤,戴着蛤蟆镜的潮人。“很多舞厅都放港台的流行音乐,最流行跳霹雳舞,太空步、肩转、背转、擦玻璃”。
现状:网友“确实不好耍”表示,后来很多舞厅都逐渐变了味儿,年轻人可选择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舞厅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记者到网友所说的小洞天、金竹宫、九龙坡文化馆打听,发现这些地方的舞厅都处于停业状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街边台球室 专业选手的摇篮
“那时候的台球,绝对跟现在的网络一样吸引年轻人。”35岁的胡文想起当时打台球的日子,非常怀念。“我还在读小学,街头巷尾就都有台球了。”家住弹子石的胡文表示,当时弹子石体育馆左边一侧,全都是台球桌。“台球桌就在路边上,搭个篷篷,每家有一两张台球,都是挨到起的。”每天放学,胡文就约上好朋友,一起打几局再回家,“回家晚了就说被老师留下了”。
胡文表示,“当时打台球的,什么人都有,学生喜欢,单位的年轻人也喜欢,但也有不良少年,家里就不赞成我经常去打”。据了解,当时街边台球都是5角钱打一局,10彩球落袋式,“遇到水平差的,半天都打不完一局,周末我们就包时间打,1小时2元左右”。胡文表示,虽然家里不支持,自己也抵挡不了台球的魅力,“我现在偶尔也去打,以前跟我一起打球那哥们,我们都是死党了,我喜欢台球。”对于街边台球的消失,胡文表示“那是时代特有的印记”。
家住渝中区的杨奇却表示,自己第一次打台球,是父亲带着去的。“父母都觉得台球是项很好的休闲运动,也比较绅士,我现在每周都在打。”杨奇表示,那时候两路口附近、南纪门往朝天门方向、大坪这一片,都有一排排的街边台球室。
“那时候的街边台球,培养了不少重庆台球选手的主力。”台球协会顾问、协会原常务副主任费冰涵表示,1986年开始,我市街边台球非常火爆,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我们的选手多次代表重庆参加四川的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现状:费冰涵介绍,从1993年开始,台球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街边台球逐渐被淘汰,室内台球开始出现,也兴起了斯诺克等打法。那时候最大的台球室是海润,就在朝天门市场附近,有20多张台球桌,1000多平方米,还有包间。“原来体育招待所位置也有一家比较大的台球室。据介绍,室内台球的价格是8~10元1小时。“目前,我市的台球室有150多家,虽然仍有不少爱好者,但台球项目的发展热度,远赶不上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室内溜冰场
旱地冲浪好刺激
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风靡重庆的室内滚轴溜冰场,聚集了一群“叛逆”的时尚少年。“以前老师就经常警告我们,那里的人比较杂,不要去溜冰。”31岁的王琴告诉记者,那时自己读初中,但溜冰场有很多20出头的年轻人,所以学校和家长都不鼓励学生们去玩。
“但我们差不多天天泡在溜冰场,隔两天放学后就往文化宫的溜冰场跑,门票好像是3元”。王琴表示,那个年纪都有点叛逆,爱赶潮流,就爱穿牛仔裤,扎起个长马尾。为了去溜冰,她曾经省下午饭钱,还曾经逃课出去溜冰。网友“唐巴拉”也表示,自己在人民公园溜冰场后面的假山,第一次开始偷偷吸烟。“想起当初去溜冰,为了在女孩子面前出风头,摔得两条腿几天走路都不利索。”王琴告诉记者,“当时最流行喜欢接龙,还喜欢滑那种波浪形的滑道,很多人接龙一起去冲浪,非常过瘾。”
现状:昨日,记者来到人民公园,没有找到当年的水泥溜冰场。人民公园的下出口附近,已经打起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工地上一位执勤人员用手指着地基附近一排白色的板房告诉记者,溜冰场已经拆了,在原址上面要修一个学校。听到这个消息,网友“唐巴拉”有些遗憾,“我还曾想过以后有了孩子,带他去看看父亲儿时玩耍的地方,现在没法实现了。但是青春的回忆,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科普中心 当年最潮的游乐场
“科普中心才建成的时候,我父母就带我去玩了。”27岁的周毅是南坪一家汽车店的销售经理,他还记得当时的门票是2元,“摩天轮4元,赛车5元一圈,还可以游泳”。“我小时候最喜欢开儿童赛车,但父母只允许我开两圈,每次自己都赖着舍不得走。”周毅告诉记者,当时一到周末,就会嚷着要父母带他去科普中心玩,“并不是每个周末都能如愿”。或许是那个时候对赛车的喜爱,让他后来选择了汽车销售的职业。
网友“喜欢两个人”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游乐项目是过山车和摩天轮。“1996年,我和女朋友第一次约会就去的这里,坐了摩天轮,坐过山车还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网友“喜欢两个人”表示,“当年的女朋友已经成了老婆,我们计划最近再去一次,据说现在还可以看夜景了。”
现状:重庆游乐园市场拓展科杨科长介绍说,科普中心1991年建成,2002年更名为重庆游乐园。“开园之初,游乐园只有10多个项目,现在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有30多种。”杨科长表示,现在游乐园在周末的时候人气挺旺,“50米高的摩天轮是西部最大的摩天轮,陪伴不少人度过了童年时光,值得很多人回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保龄球馆排长队 球技高超赢芳心
“那时候,周末去打保龄球都要预约,场场爆满”。渝中区一银行财务部的董涛说起当年保龄球的火爆就滔滔不绝。“很多人拿着号码卡排队,等上几小时是很正常的事。”董涛表示自己很享受打保龄球时的感觉。“那时每周都会约朋友去玩,刚开始每局才打50多分,后来我成了高手,每局都能轻松上200分,大家都很佩服我。”
最让董涛得意的是,因为自己出众的球技,还“赢”回了老婆。“我们那时都喜欢在上清寺的太平洋保龄球馆打球,就认识了,我们当时打赌,如果我赢了她,我们就约会,然后我们就这样好上了。”董涛表示,当时去打保龄球就是赶时尚,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项体育运动来看。
老年体协常务副主任李晓薇告诉记者,1994年,雾都宾馆的保龄球馆,成了我市第一家球馆,也是当时最火的球馆之一。这个项目的开展,代表了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特别是重庆直辖后,我们积极发展这项运动,用了2年,发展了29家保龄球馆。”据李晓薇介绍,全市最大的一家保龄球馆是中渝物业公司在观音桥开建的,有32个球道。在上清寺、九龙坡建设厂、加州、解放碑都分布有球馆,除主城外,万州、南川也有。“当时打保龄球价格每小时15~20元左右,分时段计费。”
现状:当年的保龄球馆因为经营状况等原因,如今已关闭了不少,只剩奥体中心的一家保龄球馆和解放碑大都会的保龄球馆,而且大都会的球馆只剩下2个球道。分析保龄球运动的衰落,李晓薇认为,一是保龄球馆投资比较大,二是没有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保龄球业鼎盛时期,被赋于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尝新鲜。”但李晓薇也表示,我市将承办下一届全国体育大会,这是保龄球项目发展的新机遇。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https://m.ytszg.com
相关线路